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第1/5页)
第四十六章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自从毛呢料子出现的那一天起,哈密,喀喇汗,塞尔柱乃至契丹,大宋人的穿衣方式就多了一种选择。 直到哈密十一年的时候,毛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穿衣结构。 它借助自己厚实,保暖,结实耐用的特点,很快就风靡了整个西域。 毛料的生产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因此,它不再适合继续留在清香城的后山草原上,被哈密国相下令迁徙到了人烟更加稠密,对环境影响相对不高的哈密城。 从五月起,向哈密城运送羊毛的车队就没有停止过。 经过半年多的撕扯,尉迟灼灼以绝对低廉的垄断价格买断了西域所有的羊毛生意,如果不是因为契丹与哈密国是敌人,她连契丹出产的羊毛也不打算放过。 即便如此,也有契丹商人从牧人手里把他们认为只能搓绳子擀毡的羊毛收上来,最后绕道乌古敌烈军司抵达喀喇汗,而后再卖给哈密人。 铁心源对这样的事情视而不见,尉迟灼灼更加愿意装聋作哑。 羊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牧人的命运,摆脱养羊吃rou的单一生活,牧人如今可以从羊身上发掘出更多的赚钱门路。对哈密国而言,羊毛也是他们统御西域的重要武器。 再桀骜不驯的牧人,在现实的经济面前,为了族人更好的生活也要低下自己的头颅向哈密国臣服。 在原始世界里办工业,铁心源基本上做到了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很容易的就榨干了羊毛身上所有的利润。 因此,制造毛料的工艺被哈密国严格的保护了起来,其实这样做也只是为了预防万一,就西域人现在所拥有的智慧与技能,还无法复制这一新的事物。 哈密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