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4 (第3/4页)
道,皆为网纹或素面砖铺筑,可证。 在汉代,秦代的宫殿或毁或为“修葺沿用”。汉谓“秦离宫三百,汉武帝往往修治之”,且多有易名,如秦兴乐宫,汉改长乐宫;秦明光宫,汉改甘泉宫;秦信阳宫,汉改萯阳宫。曲梁宫在汉代修葺沿用后为何名,不见记载,但在耀州区境内,汉代建有宫殿两座,一为步寿宫,据记载,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凤凰集祋祤城,于集处得玉宝,乃起步寿宫”;一为祋祤宫,从可知此时祋祤名已传,祋祤之名来历应该和祋祤宫有关,祋祤县的设立应该也是因为这个宫殿即祋祤宫的原因。笔者在独冢村考察时,有该村农民描述“祋祤”两字,问读何音何义,经询问知是宫殿瓦当的文字,即“祋祤”宫瓦当。本世纪初上海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一书,其中收录了八枚出自独冢村遗址的瓦当,内有“祋祤”文字瓦当两枚、“宫”字瓦当一枚,年代注明为汉代,可知独冢村宫殿遗址在汉代应该名“祋祤”,在秦则是曲梁宫。 后代史书关于曲梁宫、祋祤宫记载极少。只有记载,东汉末,李榷乱,劫汉献帝于军中,饥歉,欲徙帝于池阳黄白城”,此黄白城,据“曲梁宫在黄白城内”,可知在汉末,曲梁宫仍在,并有了黄白城的另名。又载,“曲梁宫在三原”;“黄白城在(三原)县西南十五里”,后人以为这是混淆了古代三原几次变更迁移的原因,后人不解独冢村遗址为秦曲梁宫、汉祋祤宫也是这个原因。古代三原,曾经几变县城所在,据汉末、北宋记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时设三原县,在池阳县境;到了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