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一千个读书人,一千个孔夫子 (第6/6页)
一字一句,颠过来倒过去的讲,各有各的见解,这些见解杂糅在一起,别说十岁的皇帝了,就连张居正都听的有些迷糊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注解孔夫子,到底谁有理? 他一直在思考该怎样教好皇帝。 首先不能让朝臣们不见皇帝,高拱之事历历在目,文华殿廷议是商量国事的地方,这涉及到了皇帝专管四个字,小皇帝必须要在,其次还得让小皇帝学业有成。 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李太后误会张居正这个首辅要篡位! 教的好好的,突然不让大学士教了,你张居正是何居心? 思前想后,张居正想到了个办法,和皇帝说的几乎没什么差别,只是多了一项,他在廷议之后,留下一个时辰,传道解惑。 “如此甚好,甚好!”朱翊钧翻动着张居正写的《四书直解》,这一本只是注解论语。 最关键的是,所有的注解,都是用白话文写的,那些个大学士们讲起话来,之乎者也文绉绉的太难听懂了。 《四书直解》堪称是四书五经通俗读物,但是通俗不代表简陋。 以论语为例,孔子讲某句话,在什么背景下讲的,对谁讲的,为什么要这么讲,对于治国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对于当下的大明,又有什么借鉴的意义,讲的深入浅出,鞭辟入里。 “臣等告退。”几位大学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能俯首告退。 张居正在篡夺皇权,皇帝不仅不防备,还拱手送了一程,大学士们能有什么办法? 哪天这龙椅上的皇帝不姓朱了,陛下才会知道改悔吧! 二十七位廷臣开始上殿,坐在了长桌两侧,开始对国事进行廷议。 而第一件事,就是刺王杀驾大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