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前宰相_第七十五章 壬辰倭乱(八)加藤清正进入咸镜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壬辰倭乱(八)加藤清正进入咸镜道 (第2/8页)

没有什么钱拿,饭又三天吃3顿半饥半饱的床状态下,你指望这群家伙有什么战斗力?

    这也是为什么忠州之战府兵一触即溃,温阳城外听到王京陷落之后府兵带头叛变的原因。

    对于他们来说连给他们发饷银,给他们饭吃的朝廷都没了,他们还卖什么命啊。

    临津江之战战果太过显着,以至于切实影响了朝日双方的判断。

    临津江战后,朝鲜军队士气消沉,人心涣散。毕竟临津江不是小川,列河而守握有地利,在兵力上还有人数优势,可是居然被日军一鼓而下,切实打断了朝军上下的信心。

    朝鲜方面的军队别管人数有多少,遇到日军就是一触即溃,甚至有数百人的朝鲜兵被十几人日军散兵追着跑的情况。

    军队的士气和对战胜对方的信心是维持军队组织度最重要的东西,一只军队丧胆之后的表现在50年之后,以及350年后的中华大地上多次上演。

    临津江之战后朝鲜王朝很难在组织出一只7~8万人的军势,再说就算有这么多人,他们又有多少有胆气上场厮杀呢?

    面对这样的局面,即便日军还距离平壤还有好远一段距离,朝鲜李昖依旧决定从平壤北逃至义州。

    也不知道是不是小西行长和宗义智突发奇想,还是觉得最初骗秀吉不太合适,想要找补一下。

    居然派人书信与朝鲜国王,重申日军是【假道伐明】,只要朝鲜国王降服日本,派遣王子入质日本,就保留其北部5道的领土。

    从后世历史考古的角度来看,真的很难理解小西行长和宗义智的脑回路,前期明明知道朝鲜不可能投降,却骗秀吉朝鲜愿意投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