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91章 科研人的态度 (第2/6页)
%,兑换到利润里面,怎么也有百分之二三十了,而且还是里程碑式的……若是销售额过10亿美元,成为重磅炸弹的话,辉瑞要拿走25%的销售收入。 简直丧心病狂。 老实说,这样的开价,也就是辉瑞能开出来。 也就是杨锐能给出来。 换成捷利康之类的医药公司,都不一定有这样的魄力。 里程碑的最高状态是5.8亿美元,外加25%的销售额,后者的实现是销售额过10亿美元,相当于一年2.5亿美元往上,连续15年的专利期,就是38亿没有朝上。 一款才过了临床一期的专利化合物,卖出1.8亿美元的下线,38亿朝上的上线,在90年都没来临的医药界,也是数一数二的天价了。 这还是杨锐据理力争的结果——当然,为了将里程碑集中在抗压药一个点上,杨锐也是稍稍放了些水。 尽管如此,作为一款化合物,这个价格也够高了。 即使是成品药物,卖出几亿美元也就很可以了。 两位数的交易都不太常见。 哪怕是捷利康等外企,也鲜少有给出这么大的里程碑交易的。像是杨锐的去铁酮,里程碑到最后,也不过是西地那非的起步价而已,他还是7个活性化合物一起卖。 大型药企就是这样,一方面挤压小型的生物技术公司,另一方面,又以强势的资本填充市场空间。 若不是有中国市场这么大的背景,杨锐就是想拉一个高价出来都不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