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_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3节 (第3/7页)

网、樊笼几句,都用到了比喻的手法,而中、后几句写景,纯用白描,动静、远近结合,理解性默写可能考到,而写法的考点则是放在诗歌鉴赏里面,大家要灵活运用。】

    不知道第几次提到考点了,李世民终于将心中的疑问说出口:“这后辈说的考试,和我们的科考是一般么?”

    贞观君臣这几日一直在商讨科考事宜,房玄龄也注意到这一点,回话道:

    “考试者,选拔人才之用,这一点倒是不必见疑,只是臣原本以为后世是考察作诗,可听水镜说法,似乎考的是解诗,解诗与从政能力有何相关?”

    他们的陛下文采不错,他们这一干文臣自然也有解诗的能力,但解诗对从政来说,并不是一个必须啊!君不见以诗从政都是周代的故事了,秦以降所用渐少,后世怎会如此重视,专门考察?

    【对诗意有一个基本了解之后,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课文将它与曹cao的《短歌行》编在一起,曹cao进去,渊明避世,曹cao以天下为任,哪怕“老骥伏枥”,亦是“志在千里”,陶渊明却选择归隐田园,该怎样看待他的归隐呢?】

    颜延之从郁悒中回过神来,听到这话只觉莫名其妙,高声道:“兄长归隐自是高义之举!”

    当然他说得在大声楚棠也听不见,她继续cue流程:

    【所谓“端居耻圣明”,换句话说,陶渊明选择归隐的行为是不是反映了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荒唐!陶潜是义士,这问题是折辱!”

    王绩坐不住了,他归隐田园便是效仿陶渊明,若陶渊明是消极避世,他是什么?

    王维也摇摇头:“虽然不是很认同的他的行为,但陶潜品性自是无可置疑,楚姑娘怎会有此一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