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6章:西域新疆大都司忠臣曾铣 (第4/8页)
起观望,一时人声嘈杂,纷乱不已。忽然问,只听城中军号突起,架上火炮先发,紧接着城楼各处炮火齐鸣,城内士兵随之而出,出奇不意,斩获敌人无数。这让曾铣领导下的西北边军声威大震,以致蒙古人不敢轻易犯边。 曾铣自己还自创了一种叫“慢炮”的炸弹,犹如后世的“手榴弹”。其炮圆如斗,外缠五色装饰,中设机关,内藏火线。战时,扔在对方行进路上。鞑靼人初见不知何物,于是环立观看。谁知,早已点燃的火线顷刻烧到尽头,火药爆炸,敌伤甚众。其实,这种“慢跑”炸弹已相当于是“定时炸弹”的雏形,但过于粗糙。 嘉靖二十五年(西元1546年),曾铣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又因功增加薪俸一级。史载,曾铣喜好功名,加之为回报嘉靖的知遇之恩,想有所作为。于是,曾铣把眼光投向“河套地区”。当时,“河套地区”被蒙古俺答汗的鞑靼部所占,对中原威胁巨大。他向嘉靖上书,而这封上书也最终要了他的命。信大意如下:“ 曾铣,是嘉靖八年的进士。蒙古俺答部占据河套近百年,孝宗、武宗想收复而不能。俺答以河套为基地,扰乱侵扰中原。封疆大臣中无人对陛下说要收复河套,因为这是军事重任,出现小闪失就会引发连锁反应,祸及自身。我也知道此战凶危,但枕戈汗马,切齿痛心很久了。 我私下谋划着,趁秋天马肥之机,怀强弓劲矢,对方聚兵进攻时,我们分散防守,让他们暂时得逞。等冬天水枯时,马无隔夜之粮,春寒阴雨时,土地干燥,对方优势渐弱,我们就占优了。 到那时,请让我率精兵6万、山东枪手2000人,在春夏交接时带足50天粮饷,水陆齐发,直捣敌人巢xue。炮火激荡,敌人肯定大败。这是一劳永逸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