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阴冷厂督身边吃香喝辣_第25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4章 (第2/3页)

负责监督的,各边的人都有,最开始是互相监督。

    若遇不决大事,或认为折子递送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皇帝能召开朝会商讨;在朝朝臣也可以在三六九的常朝大朝当场上折奏事。

    反正说了这么多,解释的只是一件事:那大燕朝的相权和臣权也是不轻的,皇帝并非一言堂,三省宰相们可以各种渠道驳斥皇帝的。

    但后来就不大行了,尤其进入神熙朝之后。

    中书省的首席长官叫尚书令,等同前朝大宰相,不过这个职位后来被神熙女帝给撤了,换成内阁首辅。

    神熙女帝在神熙六年借口奏疏太多政务太繁忙,设武英殿内阁,让门下省按神熙女帝的最初的朝议谕旨,将政务奏疏按种类一分为二,分别送到内阁和政事堂的。

    武英殿内阁内,设十六阁臣,同时撤了文仲寅尚书令之衔,他是政事堂的平章政事,同时委他为内阁首辅。有多名平章政事兼任阁臣。

    这样看起来门阀好像没吃亏。

    但其实不是的。

    因为同时进内阁的,还有各衙部新提拔上来的青年阁臣九名,这些都是神熙女帝的亲信。

    近年来,在拥有批红反封驳权的司礼监内事堂的配合下,渐渐的,这些青年阁臣在内阁占据了主导的位置。

    政事堂倒还在,但相权渐渐已被分去一半了。

    楚淳风笑道:“这些年,你这个内阁首辅在武英殿内阁是不是渐渐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至于送到政事堂的政务折子,是不是越来越显少了,并且不如内阁那边的重要?”

    神熙女帝对世家门阀的打压和暗削,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只是因为她还在大肆裁杀宗室和太.祖遗臣刺头,对比起来,手段显得温和很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