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聚散浮萍点点 (第5/5页)
愉快。 风苔三岁时,崔尚锦请了个乡试落选在街上卖字画的年轻人教他读书,后来就一直把先生留在府上。 风苔六岁时,年轻人过了乡试,成了举人。 次年便考中进士。 后来,年轻人到长安任职翰林院侍读,崔尚锦陪他北上,顺便拜访集贤居,受崔母所托,携檀木箱而至。 里面是崔母给沐荷准备的以前在江都闺中喜用的云蝉衣料所做的衣裳,还有给青芽的碧色麒麟玉佩,特意交代与风苔那块出自一块玉石,同手雕琢。 当然还有风苔跟随先生抄写的诗词,这是常之行在给崔尚锦的信里多次念叨着要看的。 沐荷知道大哥大嫂仍然没有子嗣,所以劝崔尚锦去庙里上香,因为崔尚锦本就与贞本相熟,便在寺里住了几日,回来时竟领养了个四五岁大的小姑娘,唤作千绒。 沐荷见大哥还是一副侠义天下的样子,倒放心了许多,既然他愿意把这孩子当自己的亲生骨rou,也到省去了很多麻烦。 前后待了不到十日,崔尚锦就带着千绒回江都去了,后来就再也没来过。 这些年夫妻二人就只能从江都来的信里了解那边的情况。 风苔八岁以后,大多数时间去私塾读书。 黄昏归来,崔尚锦就叫上风苔和千绒一起看账本,学算术,又让护院教风苔练练基本的拳脚。 近几年,崔尚锦在信里对风苔的聪慧过人也是赞不绝口,戏称等几年就让风苔接手生意,自己也偷个闲,带着老母亲到帝都住些日子,省得老人家一直念叨。 常夫人来与常之行商量过后,写信请崔尚锦一家来长安小住,一并把风苔带回自己身边来,借着也要跟素生培养感情的机会,把这些年错过的都尽力弥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