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钢铁 (第7/8页)
看上去速度很高,但普通的马车在官道上,一个小时也能走三十里,五十里实在不快,就像是后世电动车的速度。 不过,为了安全也是情有可原的。 抵达遵化时,天空好似变了个颜色,一根根高炉烟囱直插云霄,排出了一管管黑烟,似乎将云儿都染黑了太阳都没了光彩。 说来也好玩,在遵化的官营铁厂,如今也不过一处,产量也不高,九成九的铁都是民营铁场生产的。 兵部的人也不傻。 官办的铁场价格贵,质量也参差不齐,还不如买民间又便宜又好的铁。蠴 民进官退的现象就非常普遍。 就算是官窑,也是服务内廷的,从不售卖。 除了铁场,瓷场,绸缎场等,也都是如此,民进官退,朝廷只是采购监督罢了。 更不要说,像是酿酒,茶叶等,大明朝三百年来就没插手过。 这就是明初制定的让利于民。 所以,相较于宋朝,明朝的酒、茶,醋等,一直很便宜,普通百姓也能吃喝得起。 朱谊汐也没有心思重新施行官办。蠴 想想那些国企就知道了,二十一世纪了都止不住,更何况如今? 不过,虽然国营官办的铁厂甚少,但是收税衙门却是有的,直接出炉就收钱,实在是方便。 商税司驻遵化的主事忙不迭上来问安。 听得皇帝垂询,他小心道:“启禀陛下,遵化的铁场大小有一百三十九中,小半都是朝中勋贵开的。” “臣收税,一般按照高炉来收,一天只能冶炼一炉,约莫三千来斤,所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