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_第1087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87章 (第2/3页)



    不过粟米的产量高,能储藏九年,米、麦最多五年,而且粟米还是战马的优良饲料,所以在北方成为主流。

    亲卫打开麻袋,检查了一番才上呈给杨峥看。

    稻谷比后世的更为细长,却没有后世的饱满。

    这可能是没有各种化肥的缘故。

    “南方耕作粗放,若是精耕,产量还会再有所提升。”散骑常侍王濬道。

    “士治也知农事?”杨峥没去过南方,去过的最南边是汉中。

    不过王濬的话为杨峥打开了一个思路,提高产量,优良稻种是一方面,耕种技术也是一方面,另外则是耕作的工具改良了。

    关中地区的曲辕犁、堆肥法,还未推广到全国,很多地方还用的是石犁、木犁。

    “诗经、管子、四民月令等典籍多有记述,臣早年游历荆襄所以知其一二。”从任何方面看,王濬才是真正的士人,能上阵,能通经史,又能治理一方。

    杨峥心中暗暗思忖,益州刺史是张辅,他的长处是打击豪强,不畏强权,在蜀中这么多年,豪强被他治的服服帖帖,大量士族豪强为了避开他,主动迁至南中,这些人到了南中,奴役当地土人,圈地抢人,与当地土人互砍,忙的不亦乐乎,反而成了开发南中的先驱。

    蜀中大治,四五年间,人口增加了四十多万!

    除了百姓生养的,还有巴賨氐等族下山为民,高原上的羌人内附。

    张辅这几年的政绩超过杨嚣、杨骏,位列第一。

    这种人才留在蜀中不合适了,而且按照大秦规制,张辅要么调入中枢,为一部尚书,要么该任其他地方。

    恰好,中原收入囊中,山东士族豪强虽然被剃了一波头,但依旧有很大的实力,正需要张辅这样的人去治一治。

    治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