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第4/5页)
主张速战速决,而崇祯帝也是如此认为。    郑森没有作战经验,只觉得洪承畴如此做也是不差,崇祯皇帝是外行领导内行了。施琅却不同意道:“杨总戎殉国,大军固然折损一肱骨,然士气仍锐,军心亦激。此刻正该鸣鼓直前!洪亨九竟畏缩不前,不敢发军猛攻,我看也是个虚享大名空负天下人望之辈!”    施琅对洪承畴嗤之以鼻。    郑森皱着眉头,不满于施琅对洪承畴的蔑视,但心中却又觉得施琅说的未尝没有道理。    朝廷短于粮饷,这是磨消不掉的事实。洪承畴身为蓟辽总督岂能不知?而既知道,他又要勒兵缓进,那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不是给陛下出难题吗?    且如施琅所说的那般,大军一动,就趁着士气正锐时候发兵猛攻去,似乎也说的通啊。    没有经历过战争历练的郑森,现如今显然很稚嫩的。    “尊侯(施琅表字)休得妄言。洪总制剿平流寇,天下人所共见,岂是不知兵之人?我朝与鞑虏数次大战,皆因分兵而落败。此番总制大人安步当车,步步为营,持重而行,便是如此道理。”    郑森到底还是更‘相信’他的科场前辈洪承畴。    “既然大军已抵锦州城外,粮草屯于笔架山。我等就直去松山城!”    郑森决定道,转身来就下令。    那松山城距离大军较之笔架山更近,钱粮自然是送松山城更好。    施琅也不与郑森争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