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朕靠基建万人迷_分卷阅读4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1 (第2/4页)

人叫价,则此物流拍,义卖结束后归还各位。”

    解释了慈善义卖的含义,李俭命面上还带着茫然的百官各自回府准备物品。

    李俭做了最后提示:“哦对了,虽然是义卖,但请诸位莫要拿些破烂出来糊弄拍卖会。最好商品原价值不低于一两黄金,以免流拍。”

    虽然一两黄金对于百官而言不过如此。

    ——大部分官吏出自士族门阀,一两黄金于他们而言甚至不如身上块玉佩值钱,但难保就不会有看不起商贾的铁憨憨,随便交点垃圾上来拍卖。

    送走百官,李俭回去太和殿,准备他的拍卖品。

    早在策划拍卖会时,他便打算做折扇。

    折扇在天朝历史上具体起源于什么朝代不可考,流行于宋朝。据李俭观察,大雍有扇子,正是羽扇。天气炎热时人手一把,凉爽了也有人带着装斯文。

    此时还没有折扇,正好李俭做上几把,先在拍卖会中割一波韭菜,晚些再放到全国各地贩卖。

    折扇通常以竹木或象牙为扇骨,竹以老粽竹、樱桃红、湘妃竹等为主,木以玳瑁、檀香、沉香为主。

    至于扇面,多用韧纸或绫绢做成。目前没有韧纸,李俭只能选择绫绢。

    李俭打算做的是二十档的大骨直式方头扇。

    这种扇子造型简洁优雅,扇骨多而轻细,绫绢扇面通常绘有草木山水之画,抑或有名家题字。制作完成后,辅以香料涂沫扇面,执扇轻摇之间香风徐徐,尤为风雅。

    考虑到成本与取材,李俭选用的是宫中种植的湘妃竹。湘妃竹是扇骨的上佳材质,竹身长有紫褐色斑点,据说是娥皇女英的眼泪所致,故而又名泪竹。

    折扇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