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七章 德国佬拯救世界 (7.4K) (第6/10页)
: 以太不存在! 以太。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多年,由亚里士多德提出: 他将以太称为除水、火、气、土之外第五种构成世界的元素,是世界的本源物质之一。 不过在之后的两千年时间里,以太并未占据思想主流,甚至退出了大众的视野。 这种情况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将以太重新拉回了舞台。 这个人不是小牛,而是笛卡尔。 笛卡尔认为物体之间所有的作用力都必须通过媒介来传递,不存在所谓的超距作用。 因此,空间中不可能是一无所有的,而是充满着一种叫以太的物质。 以太虽然无法被人体所感知,但却能传递作用力。 在原本历史中。 小牛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赞同以太论,但他在写给牧师本特利的一封信中曾说过一句话: “一个物体可以通过真空超距地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而不需要任何其他介质,这种观点在我看来是荒唐之极的!” 因此后世普遍认为,小牛默认了笛卡尔的观点,认为以太是引力传递的介质。 接着在1800年,托马斯·杨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以及光的偏振性。 这个实验彻底让波动说力压微粒说,成为光本质的主流学说。 当时物理学家对光波的认识还停留在机械波的概念上,太空中没有任何介质,遥远的恒星发出的光却仍能到达地球。 基于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特性,当时的人们认为,必然存在某种介质在太空中承载了光的传播。 于是乎。 以太再一次以介质的身份登上了科学史的舞台。 它绝对静止且充满宇宙各个角落,充当了光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