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见了,1850!(二)(还是万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见了,1850!(二)(还是万字!!!) (第3/15页)

是搞个半导体光阴极,里面加上碲化物,锑化物和III-V化合物几种东西。

    然后再弄出个超时代的精细光栅差不多才能搞定。

    三就是自己搞个多重组合环节,筛选出平流电子。

    这也是为啥在后世,你很难看到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视频的原因——不信你上网搜一搜,几乎看到的都是演示动画或者一两张图片。

    演示动画和教科书里一般只会截取成像屏的部分,发射源看起来就是个电子枪在biubiubiu,实验面积可能还没个公共厕所大。

    但实际上这个实验要做起来,必须要用到加速器、甚至其他一些需要高度保密的仪器。

    当然了。

    这倒不能说是疏忽或者类似百度百科那样的错漏bug。

    主要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生成平流电子的环节深奥而又没必要,属于进阶的专业知识。

    所以自然就被化简了。

    而在1850年这个时代。

    第二种可能性直接排除,第一种难度略微低一些,但作为压轴戏码未免有些降档。

    所以‘无奈’之下......

    徐云只能选择第三种方案。

    也就是手搓一台加速器。

    上辈子的徐云没有考上科大的少年班,只是以一个正常分数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科大学生。

    所读专业则是近代物理系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从这个专业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和微观世界经常打交道的学科。

    像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ATLAS与ALICE实验、海对面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的STAR实验、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也就是悟空号的实验这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