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642 (第4/4页)
,绝不宜半途而止。’ 对于朝廷轻易听信郑戩之言,做出‘城水洛’的决议,陆辞纵然无奈,却也愿予以体谅。 毕竟不论是赵祯还是其他宰执大臣们,皆身在京师多年,绝大多数不曾身涉陕西地带,更遑论了解此时的特殊形势了。 会被郑戩那美好的愿景式分析蛊惑,急于拍板决定,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本该清楚此路情形、却急于立功、而刻意疏忽隐患的郑戩有多可恶,姑且不提。 跟急修水洛城、让本就不堪重负的民情雪上加霜、略微搅乱战局相比,陆辞还是认为,倘若贸然让朝廷撤回决定、中止修建水洛所能带来的潜在危害,要更严重。 比轻率拍板决策更能贻害根基的,自然是出尔反尔、朝令夕改。 不仅让正处于精神紧绷时期的将士们迷茫而不知所措,更是极大地损害了朝廷威信,叫百姓们对前后矛盾的诏令满怀质疑,也让甫一得到希望、又眼睁睁地看着它破灭的蕃民大为不满。 换言之,郑戩已以城水洛为诱饵、招抚了数家生民大户,此事可谓势在必行——往好处想,现城水洛,虽是弊大于利,倒也并非一无是处。 只是为避免相似的‘建寨立城’之请层出不穷,对郑戩职权的变更与安置,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前有种世衡,后有郑戩,若是让其他边城官员错误地读出‘筑城即得嘉奖’的信号,那本就吃紧的财政便将急剧崩塌,朝廷也将烦不胜烦。 即使陆辞写得含蓄,对有意误导了自己的郑戩已是一肚子火的赵祯,也不可能毫无反应。 他也清楚,为避免此事影响宋蕃亲睦,当尽快派遣使者,向唃厮啰做出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