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 第223节 (第6/6页)
毕竟山寨这两个字实在太难听了,为了给大老板一个好印象,稍稍更改一下措辞,意思不变,但听起来却舒服很多。 蔡猛点了点头,让她接着往下说去。 “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每当有大片即将上映,相似题材的电影需求就会大幅上涨,哪怕是一些非常粗制滥造的电影也同样如此。” “所以,我们在想,是不是可以通过在电影名字上进行借……进行微创新,从而蹭到大片的热度,降低宣发费用?” “比如《泰坦尼克号》热度大火,我们就拍《泰坦尼克号2》;别人拍《雷神索尔》,我们就拍《雷人索尔》……” “但是在电影制作方面,我们选择最大程度的压缩成本。无论是特效还是演员,我们都选最便宜的。每部电影的成本,尽量控制在50万元以内。” “然后和这些大片们同期上映,甚至比它们还提前上映……毕竟这些电影的宣发和上映之间存在一段不短的时间,只要我们卡好这个时间点,想完成微创新比原创更早上映的壮举还是不难的。” “这样一来,这些大片铺天盖地的宣传,也等于在帮我们宣传。由于我们电影制作成本极低,所以只要能接住一点点漏过来的流量,就能实现盈利目标。” 说完,女人把手上的资料放下,示意她说完了。 没错,这就是避难所公司的转型计划——蹭大片的宣发。 只要一部片子宣传做得足够好,哪怕内容本身很差,也总是能捞到一些客流。 不过对于大成本大制作而言,这样的客流根本没法回本,所以他们必须注重电影内容的质量。 可对于名字完全靠山寨,把宣传流量分走一大堆,制作成本五十万封顶的电影,想要回本可以说是简简单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