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68 (第3/4页)
然而,比起无衣的所向无前、壮怀勇烈,公刘蕴含的本固邦宁、迩安远怀,在乱世之中更显弥足珍贵,更加令人向往。 古老的曲调,古老的诗词,悠长、质朴,交织在一起,随夜风飘扬。 听在众人耳中,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 无衣展示给众人的,是战场的壮怀激烈,是袍泽之谊,同仇敌忾;公刘传颂的则是开创基业,君笃臣诚,百姓安居乐业的和乐景象。 纵然部落间仍有杀伐,即使城邦之间依旧存在战争,在公刘的治下,依旧是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百姓能够丰衣足食,不必受外族侵扰,更无须遭受颠沛流离之苦。 之所以选择这首诗,并非是凑巧。 除为应秦风之曲,更是在向长安展现建康的实力。 秦帝固然英明神武,桓汉天子更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秦国固然兵强马壮,能征善战,所向披靡,桓汉亦有气冠三军之士,军队照样能保卫疆土,摧坚毁锐。 勇悍固然可贵,然民为国本,粮为民本,桓汉收拢流民,开垦荒田,发展商贸,大力恢复生产,境内百姓多能安居,桓汉天子实为民心所归。 双方实力在伯仲之间。 他日一决天下,纵有精锐之师、熊罴之旅,没有足够的粮草供应,将兵炊骨爨骸,如何能有胜算? 在场都是聪明人,稍微想一想,就能体会出这首诗背后的用意。 长安文武神情不变,拊掌击节,随声附曲,心中却有些不是滋味。 不服气,想要开口反驳,怎奈事实摆在眼前,实在无言可驳。 北地连年遭灾,大旱蝗灾不绝,汉时丰产之地,如今却是是两岁绝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