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_分卷阅读65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55 (第3/4页)

官职空缺。

    不提其他,单是三省就有太大的缺口,许多谋士被赶鸭子上架,暂代官职处理朝政。撑过这段最艰难的时期,朝廷总能得到补充,脱离无人可用的窘迫境地。

    为何不召各州刺使和太守归京?

    真这么干了,朝廷勉强能走上正轨,却会引出更大的乱子。

    无他,镇守地方的大佬离开,留下的位置谁来填补?

    再者言,长安战乱刚平,此时召各地刺使入京,必定有人心生疑虑,以为秦氏兄弟不信任西河旧部,打算明升暗降,借机削弱各人手中的权利。

    不能怪人心多疑,实在是夏侯氏开了个坏头。

    夏侯氏追随秦氏数年,予世人的印象始终是忠心耿耿。这样的家族都能造反,逼死追随多年的旧主,秦氏还能相信谁?

    君臣互不信任,民间必会流言纷纷。长此以往,王朝的根基恐将动摇。

    自汉末以来,一代而亡的政权并不鲜见。尤其是战火丛生的北方,动辄灭国,都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对此,秦璟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夏侯氏叛乱虽平,留下的隐患着实不小,短期难以消弭。又有唐公洛的例子在前,众人心思难定,短短一个月期间,竟有五郡太守挂印,有的甚至举家南逃。

    这些人要么同夏侯氏等人有旧,要么就是在夏侯鹏起兵时做壁上观。虽没有实际参与叛乱,却也没有旗帜鲜明的站在朝廷一边。有的还曾暗中资助夏侯氏,为其送粮送钱。

    说白了,从犯不足,帮凶有余。

    秦璟兵入长安,反贼尽数伏诛。担心秦氏兄弟翻旧账,一家老小都要遭殃,不尽速南逃更待何时?

    问题在于,他们有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