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2/6页)
用不能行船的流水运粮是益州降将李严的主意,正如贾诩夸奖的那样,李严虽然名不见经传,可文韬武略都相当出色,其实康鹏也早在注意这个历史上连诸葛亮都妒忌其才华的李严,只是入川后,李严一直被贾龙的光辉掩盖,康鹏才一直没腾出手去收服他。 李严被张任劝降后,了解到益州的缺粮窘境,便向郭汜献计,砍伐收集大量毛竹与葫芦,系上粮袋投入揣急的沱江,又派轻骑到河流曲折处准备,帮助粮食经过,再加上天气严寒,小米麦粒在水里浸泡上十来天都不会坏,一路水流飘载,沓中的粮食居然比孙策都抢先送到,总算救了益州的大急。 涪水送来的粮食虽然不多,可也勉强够支撑几天,宝贵的战马也能保住一批,等士兵和灾民稍稍恢复体力,康鹏立即组织难民在沱江上抢架起几座木质桥梁,又抢修益州通往巴西的道路,方便孙策的运输辎重队经过,同时组织灾民开垦荒地,为春耕准备。 重建事务千头万绪,康鹏身边的文官又只有贾诩一人,忙得康鹏和贾诩头昏脑涨,好在董卓军的仁政不仅打动了益州难民,使他们完全配合董卓军的工作,也打动了隐藏灾民中,曾经无比痛恨董老大的益州士族,短短数天之内,康鹏垂涎已久的益州著名文臣秦宓、许靖、阎芝、马忠、庞柔、周群和杨洪等士林名家先后向康鹏毛遂自荐,康鹏立即加以任用,大大改善了西凉军缺乏文官的窘境。 三天后,孙策比康鹏规定的时间提前一天到达成都,运来了近二十万斛粮食,还有大量的麻纺衣物和重建工具,连绵不绝的车队竟然长达十二里,已经四天四夜没有合眼的孙策向康鹏禀告,这些多亏阆中的益州百姓竭力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