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17 (第2/4页)
到请立皇太孙的提议, 但那大都是通过奏章书面形式, 具有一定严密性, 康熙帝也一直都是留中不发当做冷处理,算是表明了不欲多谈的态度。也因此,对于册立皇太孙这个有点忌讳的话题,康熙帝与太子父子二人一直相互保有默契,不曾深谈。 可如今此事已经闹到明面上来, 再视而不见, 避之不谈, 显然不太合适。 康熙帝八岁登基,至今几十余载, 什么场面风波、阴谋诡计没有见过。此事背后始作俑者不外乎太子自导自演有意促成皇太孙册立, 或者某一方势力针对太子的阴谋算计两种可能,总归不会无缘无故便有人心血来潮忽然做此提议。至于这一方势力嫌疑最大者,康熙帝心中也大致有数。 可就是心中有数, 康熙帝才会更加恼怒不悦,不管此人是太子还是他其他儿子, 都不会是康熙帝所希望看到的。 当然,康熙帝对胤礽这个自己一手教导的太子还是很信任的。相比起太子的自导自演,康熙帝更倾向于后者。不单因为太子是自己最喜爱的儿子,也因为太子多年来行事为人让康熙帝多有好感,天然便觉得信任。就算帝王偶有疑心病发作,对胤礽观感一时复杂,但待冷静思量之后,还是会自然而然选择信任。何况这么多年来,太子可从未令他失望过。 再者,以康熙帝对太子的能力了解,就算胤礽有心想推动册立太孙,也不像是会使出这样低端不聪明的手段。 也是基于以上种种,有关太孙一事,康熙帝才会如此心平气和召太子前来谈话,否则直接压下不予理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