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_10.26章 黄河水,南北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26章 黄河水,南北融 (第2/8页)

过程的风险事件,预备上万人军事力量,用两到三年时间,沿着该地区扫一遍。

    但是万万没想到,北地存在着跨地区进步势力配合统伐行动。

    南方建邺为首的长江流域城邦势力,有资本搞小农地域经济,坞堡体系。虽然经济交流规模广泛,但文化交流松散,隔着一条河流域的底层居民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各村照面往往是抢水械斗。因此产生的各地方言都略有差异。反而是北方由于自然灾难,产生流民移动,文化交互性更强。

    北地青年们主动送上了水文资料,以及各个城邦的人口经济情况,并且重点画出了,目前靠近城邦,可以恢复的砖窑厂、煤矿开采场,以及铁矿堆积带。

    ~

    162年2月1日,统伐区新一批城建队伍进入当地,开始在当地城邦眼皮子底下,恢复西京废墟,预备重建城邦。

    这个过程中,统伐区行为没有受到该地区阻拦。

    当然,也无法阻拦。近几个月的过程中,随着59机甲和轻坦克在平原上对残余群落的清剿,在秦川中哪怕是最为保守的城邦主人,都清晰地认识到时代变了。

    黄河流域的有志之士在确定时代力量的差距后,就暂时甩开老古董们主动与统伐区接触。

    三月份统伐区初步完成了秦地三条公路清扫工作,给当地看到了决心,北地大量青年踊跃加入,准备参加收复西京战役。

    而这时候,秦地本土势力也看清了局势,希望和统伐区的代表进行洽谈。

    ~

    赵峰乘坐的车辆,在秦川的本地机械兽骑士们护送下来到了骊山附近。

    这是中华历史上第一座皇帝的陵墓。由于其良好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