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37节 (第2/6页)
,还会被机构继续聘用。 田桂林道,“胡院士确实离开了,你找胡院士是……” 王浩道,“我想咨询一下粒子对撞实验以及粒子标准模型相关实验以及研究的问题。” “找阎耀军吧!他是胡院士的学生,也是国内相关领域最优秀的了。”田桂林说着继续道,“这些年来,高能所做的粒子对撞实验很少,都是拆分做小方向研究。和欧洲那边也没合作了,这方面的学者确实很少。” 他停了一下,继续道,“我一会儿让阎耀军联系你。” “好。” 王浩放下了电话,也感觉稍微有点郁闷。 国内从事粒子对撞实验、粒子标准模型方向的顶尖学者,有一半儿都集中在了高能所。 这部分学者中,有一部分转而从事湮灭物理附带的理论以及实验研究,还有一些干脆跨行业去研究量子计算机等新兴科技,又或者像是田桂林说的,继续从事粒子相关的小方向研究。 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还继续坚守粒子对撞实验、粒子标准模型的研究,但他们也很难做出什么成果。 因为,没有实验基础。 在没有大型粒子对撞实验,也和欧洲方面失去合作的情况下,怎么去研究粒子对撞?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其实不要说高能所了,欧洲核子组织的物理学者们,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欧洲的粒子对撞机大部分时间也处在停滞装置。 一个是因为湮灭物理发展的影响,导致全世界关注的目光都集中在湮灭物理相关的研究上,第二就是,从几年前王浩分析数据论证微小粒子后,核子组织到现在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发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