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35节 (第2/6页)
进行的实验,结果种花家快速掌握了湮灭粒子技术? 这就太难受了! 为什么呢? 他们不由得回忆起来,“最开始是出现了科研事故,结果调查没有任何的结论。” “王浩组建团队进行复刻实验,在没有明确结论的情况下,我们的科学家就认为是正反物质抵消现象。” “后来王浩团队提出了湮灭粒子理论,结果没有人相信。” “我们依旧支持研究反物质技术,决策层相信了一个招摇撞骗的印-度人,就出现了第二次爆炸事故。” “现在,王浩团队掌握了湮灭粒子技术……” 这一系列过程,仔细回想起来就更难受了。 应该怪谁呢? 第五百六十二章 航天飞船的巨大影响力,新的s+难度研究! 同样是爆炸事故所属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布朗-普利尔成为了为科研事业牺牲生命的英雄人物,兰加-葛宾-科拉纳正好截然相反,他被定义为科研骗子,成为了阿迈瑞肯的罪人。 这是因为布朗-普利尔的死亡是真正的事故,不掺杂任何的人为因素,事故发生前没有人想到会发生爆炸。 兰加-葛宾-科拉纳则不同,爆炸是因为研发方向是错的,他就一意孤行的坚持做实验。 在研究项目开始前,王浩团队就已经发布了相关的理论成果。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兰加-葛宾-科拉纳没有在爆炸事故中身亡,反倒是其他的科研人员把生命留在了事故中。 所以,兰加-葛宾-科拉纳成了罪人。 阿迈瑞肯记者们回想起来,都感觉非常的气愤,他们把问题归在了兰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