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10节 (第6/6页)
技术……” 最后一句话太惊人了。 那些从事湮灭力场研究的学者都知道,30%的反重力强度是个临界线,达到30%强度的场力,叠加在一起就能发现对物质的磁化效应。 如果有‘未达成超导状态’的前提,几台反重力设备叠加在一起,就能制造出强湮灭力场。 那可是强湮灭力场! 现在王浩竟然说,研发目标是制造30%的反重力场,然后还会把技术公开出来? 这…… 可能吗! 不管未来怎么样,常温反重力技术已经公开,很多小型的科研机构、物理实验室以及科学家肯定会因此收益。 他们也能参与到反重力的研究中。 一时间,学术界到处都充斥着对王浩的赞誉,再苛责的媒体也不得不在王浩的名字前,加上‘伟大’两个字。 “王浩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他主导的湮灭力场研究,蕴含着巨大的科研、经济甚至是战略意义,可他却选择了公开常温反重力技术,让更多的科学家能参与其中。” “这是对于科学研发的巨大贡献,对人类科学发展的伟大行为。” “这就是王浩……” “科学无国界,在他身上得到了明确的体现,他是那种不被国界限制,具有人类主义思维的伟大人物!” “……” “有意思的是,一直倡导对待科学具有开放态度的阿迈瑞肯,提出了支持强湮灭力场研究的《格鲁姆湖计划》,却把包括o州在内的其他国家科学家完全排除在外……” 对比,一下子出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