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91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911节 (第4/6页)

作已经结束了。

    后续卫星是否能够抵达既定轨道,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就是卫星本身的问题了,和光压发动机的发射释放卫星工作无关。

    网络舆论中也有很多人开始庆祝,“卫星释放成功了!”

    “祝贺光压发动机释放超大型卫星取得成功,发动机测试取得阶段性成功……”

    “人类的卫星科技,以此可以迈入新的篇章!”

    普通人也只是凑热闹似的喊上一句,有卫星需求的公司则开始考虑制造超大型的卫星。

    卫星的体量越大,所能实现的性能就越强。

    如果能制造几十、上百吨的超大型卫星,卫星的性能肯定能得到巨大的提升。

    唯一的问题是,不知道光压发动机是否能够帮助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常规商业领域使用更多的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比如,通讯领域。

    通讯领域所使用的卫星,需要长期正对一个位置,才能够保证通讯的稳定性。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高度超过35000公里,发射同步轨道卫星,一般需要爬升达到3万公里以上。

    之后卫星才能够依靠本身动力,继续爬升直到调整到适合的高度和位置。

    现在光压发动机测试上升的高度也只有1000公里左右,距离超过3万公里还是有些远的。

    这方面还需要和航天飞船公司沟通一下,看未来是否能够进行相关的合作。

    在执行过释放卫星的工作以后,光压发动机继续向上爬升,发动机把方向调整到正对地球表面,随后就依靠已有的速度继续滑行上升。

    地面控制室。

    朱启强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