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98节 (第4/6页)
在超导的研究领域上,王浩可以算的上是一个新人,依靠复刻国外实验的研究,申请到一个大型项目。 仅此而已。 所以他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力。 超导技术突破的辉煌时期,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阿迈瑞肯科学家柏诺兹和穆勒,发现了一种钡镧铜氧化物在35k时,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超导现象。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柏诺兹和穆勒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因此掀起超导研究的新高潮。 当时全世界有两百多个实验小组参加了超导研究的竞赛,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对于超导进展的做报告。 后来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再没有质的突破,超导研发的热情就过去了。 现在国内好多顶尖的超导专家,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他们或许当时只是无名小卒,后来参与了一些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超导材料,也就慢慢有了名气。 王浩还属于超导领域的新人,但他也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因为他的研究方向,和常规领域是不同的。 他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已。 在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王浩就去了物理实验室,召集核心人员说起了经费、后续研究的问题。 其他人也都打起了精神。 现在新设备已经在调试中,只需要等待经费划拨到位,就可以继续后续实验了。 王浩对于实验的安排是,以至少三种单质金属为材料,做超导的交流重力实验,并详细检测实验中的参数。 这种研究说起来很轻松,做起来却非常的复杂。 单质金属的超导临界温度很低,相对高一些的‘铅’、‘锝’,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