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73节 (第5/6页)
老政-府办公楼被划定为管制区。 团队的名字就叫做‘核聚变装置设计组’,名字听起来很是低调,但是旗下有十几个院士,几十个研究员,几百的工程师,常驻在主研究基地的也已经有三个院士。 其中包括副总设计师汤建军、核物理研究所的周东伟以及科学院材料所的龚云伟。 下面的研究员,暂时只有二十几个。 二十几个研究员听起来似乎不少,但相对于核聚变项目来说,人数又显得太少了。 核聚变装置设计组内部,已经成立了一个个专业的小组,包括主设计组、材料组、动力组、磁能组,能量论证组、电力组、计算机组等等。 主设计组是王浩直接负责的,也是最核心的小组,负责核聚变装置主框架的设计,并会给其他的研究组分配研发工作。 几个院士都在主设计组里。 材料组是最大的组。 核聚变装置的设计,一半的精力都要放在解决材料问题上,材料组自然有最多的研究员。 能量论证组的负责人是汪百川,主要工作就是做内部能量强度、反应强度以及相关的论证和实验研究。 磁能组则是负责外层螺旋磁场的部分,工作是把托卡马克‘不完善磁场’的设计和强湮灭力场外层磁场结合在一起。 等等。 王浩负责主设计工作,团队里也安排了自己的人手,分别是丁志强、颜静、肖新宇以及罗大勇。 过去几个月时间,丁志强都一直在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工作,一线参与了很多的实验研究,对于湮灭力场实验也有了直观了解。 这次做核聚变装置的设计,也就让丁志强也参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