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52节 (第5/6页)

外以后,也引起了大量媒体的报道,几乎所有报道都是不看好的,“这种大型工程项目,即便正式立项进行研究,大概率也会中途夭折,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也没有意义。”

    “现代研究核聚变根本是不切实际的。”

    “即便拥有更先进技术的阿迈瑞肯以及欧洲,暂时也不可能开启核聚变的研究……”

    “大概也就是喊个口号,不可能真正投入研究。”

    “……”

    国际媒体不只是做判断,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拿出来作对比的就是大型例子对撞机项目。

    过去很多年时间里,国内都一直在论证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

    这个项目展开的目的就是为了顶替老化的正负电子对撞机,让国内拥有最顶尖的对撞机,来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

    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有设备、有技术、有理论,制造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唯一需要论证的是是否值得投入。

    即便是这样的项目,到现在都没有正式展开。

    可控核聚变是百年工程,被认为是未来的主要能源技术,但要进行研究的门槛实在太高了。

    比如,徳国就论证过制造完善的托卡马克装置,只是预算的经费就超过千亿美元。

    在花费了千亿美元的经费以后,并不是说能够完成研究,只是可以在装置内部进行核聚变反应,成果依旧限制在实验室,而不是投入到应用领域。

    这种项目自然无法通过。

    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之所以不被看好,是因为要解决的技术难关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