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84节 (第5/6页)
何毅顿时满意的点头,至于刚才王浩的讽刺性夸奖,他直接选择了忽视。 何毅的想法确实让王浩找到了新方向。 他们之前所做的工作一直都是简化设备,修正完善同向电流的理论和构造,主要因为确定了同向电流和s波直接相关。 问题在于,和s波具有相关性的构造,不一定只有同向电流,也许其他的构造也能起到作用。 现在设备的底层构架中,已经没有和具有相关性的构造了,但他们可以研究添加构造,也许就能找到研究的突破方向。 想到就做! 王浩马上召集了所有人,开启了新一轮的‘设计会议’,让每个人想一种添加新构造的方案。 这种研究模式,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以理论为基础,开拓思维去进行设计思考,然后到会议上就说明自己的想法。 当进入到熟悉的模式以后,大家都对于研究变得非常有信心,也让刚加入研究的黄明昆非常疑惑,他完全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去做。 每个人拿出设计方案? 他都被包含在内……问题是他什么都不懂啊! 这里面牵扯的理论太复杂了,黄明昆拿了一份理论资料,只是扫了一眼就感觉头都大了。 黄明昆感觉自己面对了人生中最困难的工作,其困难程度类似于在上小学的时候,有老师让写一份黎曼猜想的证明当家庭作业。 这怎么完成? 黄明昆坐在办公室里,对着一大堆看不懂的符号都有点想哭的冲动。 实际上,他可不是唯一抓头皮的人,其他人的感觉也非常类似,因为他们也同样不知道该怎么做。 何毅也是如此。 何毅比黄明昆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