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里的大明_箱子里的大明 第3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箱子里的大明 第37节 (第1/7页)

    城里的百姓比农村的要富有得多,但他们也不敢买多了,别说论斤,连论两都不敢,只能买个一两钱,解解嘴馋罢了。

    这位雕塑师卖糖卖得热火朝天,另一位雕塑师那边也围了一圈人:“你这个是……猪油?”

    雕塑师:“是哦,上好的猪油,你闻闻,香吧?”

    “这都什么年头了,你居然还有猪油?”

    “人都没吃的,你家居然还养得起猪?什么样的家庭啊。”

    住在城里的老百姓当然是不可能养猪的,他们平时能吃到的猪油,都是靠农村的老百姓卖进城里,但自从旱灾发生之后,养猪的农户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直到近乎断货。

    这些人也不知道多久没尝到过猪油味了。

    “这个……我要来三钱。”

    “给我五钱。”

    每个人都买得不多,毕竟这玩意儿太贵,但是架不住买的人多,不消片刻,两个雕塑师带来的货,就全部卖了个精光,变成了两大包碎银子。

    两位雕塑师惦量了一下钱袋里的银子,喜不自胜,然后对视了一眼道:“这下交得起‘匠班银’啦。”

    原来,这两位雕塑师就和李大一样,属于匠籍。

    不同的是,李大叫做“住坐匠”,而两位雕塑师叫做“轮班匠”。

    住坐匠,就必须像现代的打工人一样,实行“坐班制”,按时去官府作坊里干活,人身自由严重受限,因此李大急于摆脱自己的匠籍。

    而轮班匠就自由一些,每三年到五年,轮流去官府的作坊里面上班,通常连续上班三个月,又可以换来三到五年的休息,相对来说比较自由。

    嘉靖四十一年,朝廷改革了匠役制度,允许轮班匠完全不来上班,但需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