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73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3节 (第5/7页)

    这个公式是在狄拉克的公式基础上的进一步推导版本。

    反正挺复杂的,实验也很难做,这两年有得赵忠尧辛苦。

    ——

    李谕抵达纽约后,在书店先找了找最近的物理学期刊,好不容易才看到海森堡的那篇“论量子理论运动学和力学的感知内容”文章。

    海森堡这段时间已经想明白pq-qp的物理含义了,也就是这篇从哥本哈根创作的27页论文,概述了海森堡最着名和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贡献: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以前叫测不准原理)。

    基本补足了量子力学的大框架。

    话说一开始称之为测不准原理,是因为海森堡举的那个例子,也是个思想试验:

    如果测量一个电子的确切位置,就需要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去照射,但这样的电磁波能量比较高,根据能量守恒,碰撞后又会让电子的动量出现很大的偏差;

    而如果要测量电子的动量,就要用波长较长的电磁波,这样的电磁波能量小,测的位置就不准了。

    反正是个矛盾,想测准确这一个,就测不准另一个。

    这两种量在物理学上叫做“共轭物理量”,除了速度与动量,还有时间和能量也是共轭物理量,即时间测得越精确,能量越不精确,反之亦然。

    不确定性原理已经上升到哲学高度,对量子力学的理论根基极为重要。

    而目前海森堡还在和薛定谔进行着小范围的争吵,他们两人这一年为了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谁是天下第一争得很凶。

    只不过貌似现在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站在了波动力学方面,毕竟微分方程比矩阵好用太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