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要的就是话语权 (第1/4页)
有了初步的统计,陈阳心中也就有底了。 他马上改变了运营方式。 扩充了烘烤车间,增加了烘烤机器,多招了一倍的工人,让他们三班倒。 做到人休息,机器不停止。 如此一来,工厂加工的效率大大提升,每天的收货量也突破了十万公斤。 出的成品三七和剪口全部入库,一点也不往外卖,筋条根须什么的就降价往外卖。 反正他的资金比较充足。 短时间只进不出也没啥问题。 …… 一周过去了,市面上依旧。 两周过去了,市面上稍微有些察觉。 一个月过去了,市面上开始发生变化了。 首先发生变化的就是药农。 他们都知道了最近成立了一家大的三七加工厂,每天都会收大量的鲜货,给的价钱高而且还是现钱。 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散户药农手中的货都送到了海王工厂。 第二个察觉变化的是周边加工厂的老板。 海王创办的时候,对他们有许诺,加工的成品高于市面上一块钱收,转让货源的话给两毛钱一公斤的好处费。 几百家小加工厂,有转让货源的,也有自己加工把货卖给海王的。 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忽然发现,三七倒是没怎么涨价,但辅料那是狂贬。 说实在的,小加工厂根本就不赚钱,就指望卖这点辅料过日子呢? 但海王一甩货,辅料压根就卖不出去了。 辅料卖不出去,他们就等于白忙活。 老板们实在受不了了,纠集了一帮人去找到海王理论。 陈老板,大家都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