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7 (第3/4页)
。 先帝重jianian佞远贤臣,内侍监在其手上“发扬光大”,士林中迎风臭十里。 若非有孟萧二人,一文一武,忠心耿耿的辅佐朝局,大朔能不能传到乾封帝手里还是个未知数呢。 当今圣上即位之初也算励精图治,眼瞅着朝廷的气象一年比一年好,结果一场夺嫡将一切又打回原点。 朝廷精锐大批内耗,地方官吏贪腐横生,虽然祥瑞多出,可民间早起流言。 这几年,长江沿途平原一年三稻,植桑采丝,按理说老百姓应该越来越富有才对。可其实不然,百姓收入多了,地方官衙的苛捐杂税也随之增加了。 更不用说,江南士族圈地成风,地方赋税十成里能收回三成就算万幸了。 水车,纺架这两件利器,最后肥了大户,真正落到老百姓头上的实惠所剩无几。 这都是因为朝廷在吏治上的不作为造成的!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如今的现状却是,朝廷官员个个忙着投机倒把,今日投了哪个门庭,日后便为哪派鹰犬,府衙内部争斗不休,谁有心思关注民生民意啊。 沈首辅单凭一人之力,也就能勉强维持朝局运转,江南官场这一谭巨墨,至今还是无法可破。 原本湖湘一派已渐有气色,可朝廷几番动荡,人才奇缺,沈首辅无奈,只能从江南抽调人手,好在继任者赵怀珏光速拿下苏南官场,总算扳回一局。 乾封帝对东宫已起猜忌,为何不再扶植九十等几位小殿下,却将政治希望寄托在离长成还需多年的皇太孙身上呢。一方面是因为圣上自忖寿元长久,自信能亲手培养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储君,另一方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