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750节 (第6/9页)
。 而徐魏国公辉祖与镇远侯顾成,这两位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的都督,则是一左一右,同样屹立在道旁,他们身穿明军将官制式铠甲,腰佩长刀,都有几分不怒自威的意思。 紧随其后的是北京行部尚书郭资,其人乃是河南武安人,洪武十四年入太学,洪武十七年参加应天府乡试中举人,洪武十八年中进士,初任户部试主事,后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得到户部尚书郁新的推荐授北平布政司左参议,然后连升右参政、左布政使。 靖难之役的时候,郭资和左参政孙瑜、按察司副使墨麟、佥事吕震这批人,构成了北平系文官的最初班底,跟着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因此是不折不扣的大皇子一系。 靖难成功后,朱棣赐其白金、文绮、八思巴文银币,并以北平行部尚书(后改北京行部尚书),统北京六部事,授命筹建北京城。 郭资再往后,则是一票的侯伯勋贵。 远处,尘土飞扬,一行队伍缓缓驶来。 为首的,便是姜星火,他坐在小灰马上,虽然坐骑不太帅气,但姜星火身姿挺拔,宛如松柏之姿,仪态还是让人见之难忘的。 他的到来,让原本还有些噪音的城门外顿时安静了下来。 “特进荣禄大夫、奉天辅运推诚效义文臣、上柱国、国师姜星火到!” 随着一声高亢的唱名,众官员纷纷躬身施礼,迎接这位国师大人。 其实论头衔,郭资、徐辉祖、顾成这些人都不输姜星火,而姜星火与北平系文官之间也素无来往,显然,姜星火到来时的迎接仪式这么有牌面,是朱高煦一手安排的。 姜星火是朱高煦的老师,这一点谁都改变不了,所以朱高煦给姜星火最大的尊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