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561章 自新政始,粮食产量暴涨! (第1/4页)
对于大明的文武百官来说,现在的大明朝已经是越来越陌生了。 变化越来越快。 从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当差,一直到了现在。 不科举了,改成政务员了。 甚至于还有政务员的内部考试和政绩考核。 还有所谓的职称。 当然,这些都是在他们的理解范围之内,他们真正无法理解的东西就是,凭什么,凭什么这群工匠直接就跟给他们一个翰林的身份? 这翰林都是什么身份? 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 尤其是在大明,这翰林院几乎是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换句话说,你如果想要成为内阁大学士,首先,你得是翰林院的学士才行。 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例如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 就连张好古也是先行进了翰林院当上正四品的侍读学士。 而现在,一群匠人居然进了翰林院,这就意味着,他们是可以参与到政治了,甚至于这群匠人是可以左右影响皇帝的意志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