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3 (第3/4页)
也从蚀刻机做到了光刻机。 而质子刀技术的成熟与问世,直接将芯片的厚度从纳米级推进到了皮米级。同样是一片5nm厚的芯片,用质子刀技术加工后的芯片,在整体性能上要远超硅基芯片,散热性能更是甩了硅基芯片不知道多少条街。 周诚利用新找到的材料不但构建立体芯片结构,借助质子刀在碳材料中自如地穿梭雕刻……技术不断精进。 直到他精进到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拿着成品去高能物理研究所做了一个扫描电镜测试,测试结果相当喜人。 他用一天时间撰写完实验报告,然后便向付盛林院士提交了离所申请。 付盛林院士看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结题报告,端起来的茶杯过了很久都没能放下。 “质子刀技术……成功了?”付盛林院士问周诚。 周诚先是点头,随后又摇头,“勉强算是成功,接下来还需要和科工集团那边联系,将质子刀刻机研发出来,然后从花粉海斯实验室选一批设计好的芯片来进行流片实验,如果流片实验通过,并且能从设备性能上检测到依赖于这种技术而生产出来的芯片的优越性,才算是成功。如果稍微放宽一点点要求,能同目前国际上最顶级的那些芯片持平,也算是成功。” 付盛林教授放下茶杯,揉了揉有些酸的手腕,问周诚,“能不能带我去看看你的cao作?我想再亲眼见你复盘一下实验过程。” “自然可以。” 这样的实验周诚已经做了不下千次,做起来的成功率相当高,他将cao控质子的软件连接上自己的电脑,由电脑中已经预设好的程序来发射质子移动指令,不到七秒钟的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