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26章 五石散 (第3/5页)
诞举动,也大都有着这个原因。五石散中含有硫化物等毒性成分在内,食后极易性格暴躁。唐代名士、肃宗李亨的布衣之交李泌,也是因“服饵过当,暴成狂躁之疾,以至弃代”由此可见,魏晋名士们或暴躁或口发狂言的狂傲风范,是与服药有一定关系的,并非全都纯出自然。由于在服药之后除行散以外,尚要饮以温酒来借酒力发散药性,于是魏晋名士大多好酒,两汉魏晋时,当面言及对方长辈的名讳是非常犯忌而且无礼的事情。桓玄也曾手握重兵雄镇一方,此刻虽然失势,但也不可轻侮。那王忱估计吃了药再喝了酒以后,便假装神志有点不大清醒,当面屡犯桓温名讳,但是也因他服石之故,桓玄此刻就可以不以为仵,反为对方开解,这样自己不会丢面子,还阻止了他继续攻击自己。这从另一面说明,在当时那此服药以后所做的不合常理甚至是极其无礼的举动,通常是会被人谅解,甚至被推许为名士风范的。其实现代很多人对于五石散的认识有误区,把五石散描述成了毒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现代人谈起五石散来,还谈虎色变。,认为是毒药。其实用的好,五石散何尝不是神药呢?所以五石散之祸,错不在仲景,而在于不懂医理的人们。五石散药性很猛烈,一般吃完后,要吃寒食,来中和体内的热性,不然身体承受不住。但是这个热劲过去以后,身体往往开始发凉,这个时候就不能服用热食物,跟多穿衣服,因为出危险。因为这个药物药性特别剧烈,只有凉性的食物才能中和。本来这个方子也不是给正常人吃的,是给体质非常虚寒的人吃的,正常人吃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