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_第1517章 不科学,是因为智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17章 不科学,是因为智慧 (第2/6页)



    别看江南民居挨的很近,屋子里不仅门窗就连屋梁用的都是可以燃烧的木头,但每家每户的外墙用的可都是青砖,尤其是每家每户之间那堵高高耸立的马头墙,可不是用来防贼的,而是用以防火的,足以保证一家起火而不用殃及池鱼。

    要不然,根本不用等坂井德太郎搞什么硫磺弹,天干物燥的时候,一家走水,就能将这一片挨得极近的民居化成一片火海,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智慧。小短腿们从千年以前偷学走了华夏大唐时期的木屋建造,却没有学会怎样预防火灾,面对燃烧弹的轰炸,可不是房屋烧得无比放纵只能把自己都给蒸熟了?

    不光是这,能让江南这个经济中心的人们敢把屋子建设得如此之近的最大原因还不是什么马头墙,而是水,大量的水。江南之所以成为水乡,那就是水系极为发达。

    松江城外拥有一条平均宽度为33米的护城河,东西南北四门还建造有四个水门,四条河道甚至在松江城内蜿蜒,成为城内居民吃水用水的最主要来源,那个时代可没有什么自来水,靠的就是这种自流水。

    松江城外其实也是一样,最主要的一条被称为“市河”由松江城至仓城的主干河流是中山西路商家们的运河,但大街小巷之中由这条河延伸而出的小河小沟也不知道有多少,丰富的水系让火焰很难烧完一栋房屋之后再将另一栋房屋用高温给引燃。同时,连续近月的阴雨也将墙壁和房屋都浸湿,大大降低了因为温度升高就燃烧的可能性。

    数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让日军的硫磺弹大轰炸失去了原本应该产生的作用。

    当然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