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1205节 (第4/6页)
积极的配合,而没有任何抱怨或者恐慌。 司马光、王安石他们都对这个现象感到好奇,经过一番打探,这才明白过来。 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个判决是大庭长为了捍卫百姓的正当权益,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你是为我的利益而战,那我当然是要支持。 就这么简单。 然而,这消息很快就传到河北,这场官司由于中间间隔很久,所以是有充裕的时间,在各地发酵的。 如果与辽国开战,这河北一定是重灾区,要知道在此之前,两边百姓可都非常厌战。 但如今这消息传到河北,却导致河北警民士气高昂,没有什么叫苦连天,河北百姓是积极配合皇家警察的工作,如果辽兵南下,他们必须马上到指定的地方避难,可谓是警民一心。 这令范纯仁和苏轼都是瞠目结舌。 其实他们二人的主张,也是更偏向韩琦、王安石、司马光他们,认为此时不是与辽国开战的时机。 那边西夏都还僵着的,虽然局势对宋朝很有利,但要不解决西夏,宋朝只能用一半的兵力去对付辽国。 “我们这位大庭长,真是非同小可啊!” 范纯仁看着百姓主动帮助厢兵团修建防御工事的场景,不免都心生感慨,“这一个判决,仿佛令大家的精气神都焕然一新。” 苏轼笑道:“他的高明之处,其实不在于最终的判决,而是在于事先的宣传,他以捍卫百姓正当权益的名义,抵制辽国入侵,自然也会得到百姓的拥护。 如果能够度过这一道难关,公检法必将更深入人心,试想一下,就连面对辽国,公检法都如此捍卫百姓的正当权益,将来谁还会质疑公检法?” 范纯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