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27【工科】 (第3/4页)
,可人家一听是四川,都没有啥兴趣。” 吕子方苦笑道:“有啥子办法?四川太偏了,有名气的教授都不愿意来。” 听这几人一唱一和,周赫煊立即明白过来。原来找他参谋是假,托他邀请工科教授是真,全特么玩套路啊。 周赫煊好笑地说:“这样吧,我明天就拍电报,问问蔡孑民、李石曾、吴稚晖几位先生。他们在教育界颇有名望,应该能请来几个工科老师。” “哈哈,那就太感谢了,”汪云松笑着举杯道,“老朽再敬周赫煊一杯!” 刘湘则是眼睛一亮,周赫煊给他的惊喜太多了。现在随便说出来三个人,就特么是“国党四老”的其中三位,这面子实在够大的啊! …… 民国的大学教育非常畸形,文科生占学生总人数的90%以上,而理科、工科、农科学生寥寥无几,连商科都没啥人,只有医科稍微强一些,但也好得很有限。 这跟中国的具体情况有关,因为工业实在太落后了,学成毕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很难找到相应的工作。 讲一句笑话,就连学家政专业的女孩子,都比学理工专业的人数更多。 有识之士年年呼吁实业救国、科学救国,而随着民族工业的渐渐兴起,政府和百姓终于开始重视理工专业。直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夕,理工科学生上升到学生总人数的30%,但其中医科和商科占绝大多数,情况依旧十分尴尬。 别说远在内陆四川,就连天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