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651【长江大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51【长江大桥】 (第1/4页)

    听说周赫煊想要投资修铁路,宋子文有些诧异地问:“明诚兄,你想要注资哪条铁路的修建?”

    “粤汉线。”周赫煊笑道。

    “粤……粤汉线?”宋子文愣住了,随即哈哈大笑道,“明诚兄想太多了,粤汉线不用你投资。国民政府就算再缺钱,也不敢挪用粤汉线的修筑资金,那是蒋委员长亲自过问的铁路干线。”

    何为粤汉线?

    即广州到武昌的铁路段线。

    两湖地区是抗战打得最胶着的地方,那时东南沿海被日本占据,西南地区又交通不便,于是英美的国际援助只能走海路到广东,再通过铁路运输(粤汉线)抵达前线战场。

    粤汉线,可以说是抗战中后期的国家生存大动脉。

    这条铁路已经修了快40年了,最初由盛宣怀引进美国资金筑路,但引起粤、湘、鄂三省绅商的不满,强烈要求满清政府收回粤汉线的修筑劝。经过数年的扯皮,张之洞站出来支持本国商人,粤汉线变成了官督商办。

    但这还只是开始,美国暗中各种挑事,还把比利时拉下水,甚至英法德等国也想进来分一杯羹,再加上中国商人筹款不利,粤汉线的修建一拖再拖。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由于连年军阀混战,政府再也顾不上修建粤汉铁路。只能由各地商人零敲碎打,年复一年的修路,终于陆续修好各个路段,只剩下工程难度最大的株(洲)韶(关)段——按照英国人的勘测和设计,这条路段需要打通70多个隧道。

    只要这条铁路全线贯通,那么到了抗日战争中期,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