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467【青年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67【青年党】 (第2/4页)

哪个阶层,都可以成为“国家主义者”。

    他们也主张由国家控制重要资源,有计划的进行社会分配,特别强调应由国家掌握教育、卫生等公共体系。国家不仅要负责发展国力,还要负责照顾弱势群体,控制平衡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力量。

    这听起来跟“社会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很类似,但其实有很大区别。“国家主义”并不排斥资本家,只是主张限制和控制资产阶级;“国家主义”也不反对官僚政治,只是反对贪污腐败;甚至如果军事独裁有利于国家的话,极端的“国家主义者”还会支持这种政体。

    正因如此,信奉“国家主义”的中国青年党,才会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发展成为中国第三大党。特别是张学良手下的军政官员,好多都属于青年党的党员——比如此时的东北军炮兵司令和北平教育局长。

    但“国家主义”理念太过宽泛了,必然导致组织松散,即便执政也不过是第二个国党。

    由于“国家主义”和“共产主义”理念对立,青年党和共党属于天生死敌。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青年党创始人之一曾琦,就积极拥护常凯申搞清党运动。

    可等到常凯申暴露出独裁嘴脸,曾琦立即变成反蒋派,从20年代末到70年代,多次策划参与“刺蒋”活动。而常凯申在30年代迫于压力,做样子要搞民主宪政,曾琦又积极参与进去,成为常凯申的拥护者。

    做为青年党的创始人和党魁之一,曾琦的表现太过不坚定,反反复复左右摇摆,只有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