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625【大中华戏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25【大中华戏院】 (第1/4页)

    旧金山唐人街有两家著名戏院,一个叫大中华戏院,另一个叫大舞台戏院,早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张了。大中华戏院有着革命党的背景,大舞台戏院的后台则是保皇党,两家戏院水火不容,就连各自的艺人也禁止互相走动。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支持革命党的大中华戏院生意更加兴隆。从孙中山在美国号召推翻满清,到胡适在美国为抗战而奔走,大中华戏院都是极佳的演讲舞台,贯穿了整个中华民国的历史。

    周赫煊这次访美造势的首站,便选在大中华戏院。

    “当当当当……”

    舞台上的锣鼓响个不停,周赫煊、宋子文、范鹤言、司徒美堂、罗士等人坐在前排,身边都是本地的华侨和文艺界代表。

    此刻正在表演的是一出粤剧,叫做《爱国儿女》,听说是1927年为了倡导三民主义,大中华戏院重金聘请高手创作的。台上的演员有很多,但周赫煊只认识其中一个小伙——关德兴,未来香港大荧幕上的初代黄飞鸿。

    罗士这个美国佬听得摇头晃脑,似乎对中国戏曲很感兴趣。其实周赫煊很想问他:“市长大人,你能分清楚京剧和粤剧的差别吗?”

    宋子文则是瞌睡连连,强打着精神把戏听完。他在上海出生,很小就去了美国。别说粤语,他连国语都说不利索,平时写文章皆用英文,然后让秘书翻译成中文。

    “好!”

    戏院里喝彩声四起。

    周赫煊旁边不远处,一个女人喊得很大声,举起双臂使劲鼓掌。她叫刘科伦,芝加哥那边的舞蹈明星,曾在淞沪之战时发起义演,将所筹款项全部捐给十九路军。

    坐在刘科伦旁边的女人叫黄澄华,革命家黄兴的女儿,这些年一直侨居美国。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