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75【会面】 (第3/4页)
治和历史文化根源:第一,历史上,华夏族人口的迅速扩张,对周边其他民族构成极大的张力,人口增长绝对是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因素。华夏族的先民来自于河南陕西一带……” 汤因比听不懂中文,只能由罗家伦给他翻译。听着听着,汤因比就把周赫煊引为知己,引为讲课的内容跟他的思想非常接近。 废话,能不接近吗?那就是汤因比的原著。 当然也有不同,汤因比分析中华文明时,观点比较狭隘,而且趋向于保守。他认为夏朝属于传说,商朝和周朝虽然有甲骨文为证明,但并不意味着已经形成政治统一和政治实体的国家。所以汤因比得出结论,中国真正的国家历史起源于秦汉。 做为中国人的周赫煊,自然不会认同这些观点,所以他抄书的时候做了许多修改。 不过汤因比的观点非常有意思,他觉得先秦诸子百家,是中华文明思想最灿烂的年代。而秦汉的大统一,阻断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上升通道,同时又确保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 他认为秦汉以后,“统一”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仿佛只有这样才安全,而分裂就恍如世界末日。思想僵化和政治统一的中国,虽然不断被分裂动乱所打断,但打断后仍旧会得到修复。“大统一”的修复现象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甚至在极为漫长混乱、以至传统上认为无法修复的中间期过去后,中国仍然会恢复统一。 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必须加以补充。 在周赫煊看来,中华文明的大统一思想,萌芽于先秦时代。殷商甲骨文的卜辞,就已经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