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450【文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50【文章】 (第2/4页)

次提出,希望能够用大公子换回牛兰。”

    “大公子”就是常凯申的儿子尼古拉同志,如今在莫斯科兵工厂担任政治军事课老师。而“牛兰”本名雅各布·鲁德尼克,则是共产国际联络部中国站的创立者,前不久刚被国党抓捕关押。

    苏联用常凯申的儿子换回共产国际中国总联络人,这对双方来说都似乎是划算的买卖。

    常凯申拿着电报看了片刻,吩咐道:“不予理会。”

    “是。”李大伟立即记录“圣谕”。

    常凯申想起那个不省心的儿子,心中颇为感慨,闭眼道:“继续说。”

    李大伟又拿出一份文件:“南京政府那边,第五次发电邀请总座回宁主持大局。”

    “不急,慢慢来,时机还未到。”常凯申说。

    李大伟又拿出一份电报说:“东北密电,溥仪已经选出了新的皇后人选,很可能下个月就登基称帝。土肥原贤二已经担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黑龙江的马占山,有投降日寇的倾向。”

    常凯申眼睛猛地睁开:“致电张汉卿,让他稳住马占山。马占山是东北抗日的旗帜,这面旗帜倒不得。”

    李大伟陆陆续续又汇报了一些消息,最后拿出一叠报纸和杂志,供常凯申独自阅览。

    常凯申随手翻找,抽出《独立评论》说:“这是什么杂志?以前都没见过。”

    李大伟解释道:“这是胡适、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等人新创的杂志,昨天从上海送来的,听说颇受政界和知识分子青睐。”

    “咦,居然有周明诚的文章!”常凯申迅速浏览目录,翻到周赫煊的文章那页。

    只见文章写道——

    “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制度,均是其国家、民族政治文化传统与所处时代相互作用的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