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40【莫斯科】 (第4/4页)
和毕业考试,取消了对学生的血液评定,导致教育质量远远不如沙俄时期,更不可能培养出大科学家。 苏联教育部门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个严峻问题,正在计划着进行教育改革。但改来改去,依旧问题重重,比如把大量工人的子女归为“智力落后的”、“有缺陷的”行列,直接送进特殊学校,戕害了无数儿童。教师的作用也被无限放低,成为照本宣科的机器。 这种情况直到二战期间才有所改善,特别是在战争结束后,苏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才真正完善了共产主义教育体系。 苏联在教育上走的弯路,长达近三十年时间,如今还处于初期的摸索阶段。经过苏联官员这么藏头露尾的吹嘘,居然让李石曾感到羡慕,只能说老先生太容易忽悠了。 不仅是教育,苏联的工厂和农场,也让随行的中国人感到惊艳。到处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农民干劲十足,人人脸上都带有建设国家的满足和幸福感。 虽然这些都是样板单位,专门呈现给外国人看的,但也并非完全弄虚作假。 周赫煊随便找几个工人和农民聊天,对方的语气显得激动而真切,他们真的相信自己在创造美好的未来。 众人还被请到莫斯科大学去演讲,主角自然是爱因斯坦。周赫煊在爱因斯坦大神面前,只属于敲边鼓的,能在学校讲几句已经够给面子了。 直到他们离开莫斯科的前一天,斯大林终于抽空出来亲自接见。王梓钧的民国之文豪崛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