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335【考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35【考察】 (第5/5页)

,他都要提起华工的功劳,让华工的事迹更加深入人心。

    这种做法的效果很好,至少许多高校的学生和老师,都对华人印象大为改观。

    从巴黎的大学,周赫煊一直讲学讲到斯特拉斯堡,都靠近德国边境了。

    在斯德拉斯堡第二大学,周赫煊会见了年鉴学派的两位史学家费弗尔和布洛赫,三人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此同时,费弗尔和布洛赫也接手邀请,答应担任北平研究院的荣誉会员,并于今年夏天前往中国进行学术交流。

    费弗尔他们的年鉴学派虽然搞得风风火火,但说实话,仍旧属于史学界的非主流派别。如今欧洲的史学界主流,是以孔泰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以及兰克为代表的兰克学派。wap..OrG

    特别是兰克学派,在中国的影响极大。中国30年代的史学研究,遵循的就是兰克学派路线,民国中期的史学大家,都可以称为兰克的徒子徒孙。

    周赫煊在斯特拉斯堡逗留三日,正准备离开,中国驻德公使和柏林大学突然发来邀请,希望他能够去德国也走一圈。

    民国时期就是这样,由于交通不便,出趟远门非常困难。

    因此,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学者做跨洲旅行,都要尽可能的到处转转。去年张伯苓赴欧讲学,就一口气跑了好几个国家,似乎不多走走显得太亏本,浪费了昂贵的船票。

    周赫煊欣然前往柏林,出乎意料的见到一位大人物——爱因斯坦。王梓钧的民国之文豪崛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