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451【闲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51【闲谈】 (第3/4页)

进客厅。

    张奚若是个政治学家,外号“棱角先生”,一辈子说话做事直来直去。他给辛亥革命买过军火,当面痛斥过老蒋搞独裁,也给解放军带过路,保护过京城古建筑,还给新中国起了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位先生也算是时代的见证者。

    张奚若的思想观点很对周赫煊胃口,比如在《****与中国本位》一文中,张奚若主张有选择性的接受西方文化价值。

    如今国难当头,太太家的客厅也没心情风花雪月,而是讨论着中日关系和抗战的问题。

    胡适首先说:“我算是看明白了,中央和地方都没功夫抗日。九一八事变,还是得靠外交手段解决。”

    张奚若可不给胡适面子,当众反驳道:“如何靠外交解决?弱国无外交,所谓外交手段,不过是摇尾乞怜而已。现在的当务之急,该当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从二人的对话当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胡适偏软,张奚若硬得很。他不服就是干,以后不但怼老蒋,还要骂太祖。

    所以到七七事变前夕,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胡适和张奚若做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反应。

    胡适深感中国的对外无力,害怕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因此主张用热河省换取华北的安宁,他认为中国抗战是没有希望的。而张奚若呢,则大声疾呼要求抗战,而且指名道姓地怼宋哲元(华北当局负责人),导致《独立评论》停刊数月之久。

    当然,胡适只是性格软弱,他那颗爱国之心不容置疑。后来淞沪会战破灭了日寇三个月占领中国的野心,顿时让胡适看到抗战希望,从此变成积极的抗战派,还奉劝不过汪兆铭等汉jianian不要乱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