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3 (第1/4页)
事,将廊州这些年所归档的文书奏章尽数找来看上一看。 张士谦见瑾瑜对这些陈年旧事上心,随口一问:“不知李修撰为何花费心思去看已经归档的文书?” 翰林院除了必要的正职,平日里翰林官都在学习,了解政治知识,静待朝廷重用,并不会去翻已经归档的文书。 瑾瑜笑道:“张编修不必见怪,我学习政务较晚,想看看以往遇事是如何处理,以便从中汲取经验,廊州是我家乡,便由此看起,你自去忙吧,不用管我。” 张士谦不疑有他,点头离开,觉得瑾瑜说得甚有道理,多看看本朝以往的文书与奏章,从中汲取可取之处,用到日后的事上。 瑾瑜抽出些空闲时间,大略看了廊州近二十年的奏章。 廊州也只有这二十年的奏章,因为南阳王事件之前,两个异姓王在自己的封地里各自为政,无需事事向朝廷报备申请。 廊州前面十余年的奏章文书没有什么不妥,历任知府与湘王都只是点头之交,相互牵制的关系。 自六年前柳振宁升迁为廊州知府,就经常出现让户部给廊州拨款的奏章,都不是小数目。 据冬青所说,当初她被柳飘云捡进柳家宅子时,柳振宁还不是知府,但那时便与老湘王走动得很勤。 后来前任知府升迁走人,柳振宁顺理成章顶上知府这个位置,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些拨款的由头有理有据,或是修缮寓馆或是兴修水利,有各层官员的印章,还有湘王亲笔审核,毫无漏洞。 瑾瑜住在一个只有一条小河的深山沟里,廊州的水利如何他没有了解过,暂不得而知。 但廊州的寓馆他见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